高塔造粒和圆盘造粒区别
2025/03/22
发布者:河南通达重工科技有限公司
高塔造粒和圆盘造粒是肥料生产中两种常见的造粒工艺,它们在原理、设备、产品特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。以下是两者的具体对比:
1. 工作原理
高塔造粒:
将尿素或硝铵加热熔融,加入磷、钾等原料制成混合浆料,通过高塔顶部的喷头喷洒。物料在塔内下落过程中,与上升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,冷却固化成颗粒。
特点:利用熔融物料的表面张力自然成球,无需外部压力。
圆盘造粒:
将混合后的原料送入倾斜的圆盘,通过圆盘旋转和喷淋水的作用,使物料滚动团聚成球状颗粒。需后续烘干处理。
特点:依赖粘性物料(如磷酸一铵)和机械滚动成球。
2. 设备结构
高塔造粒:
核心设备:造粒塔(高度通常120米以上)、熔融设备、喷头、热交换系统。
配套设备:原料预处理装置、冷却系统、筛分设备。
优势:自动化程度高,适合大规模连续生产。
圆盘造粒:
核心设备:倾斜圆盘、驱动装置、倾角调整机构、喷淋系统、刮板。
配套设备:混合机、烘干机、筛分设备。
优势:设备简单,投资成本低,适合中小型生产线。
3. 产品特性
高塔造粒:
颗粒质量:均匀光滑、抗压强度高(不易破碎)、水溶速度快。
养分分布:均匀一致,适合高氮配方(磷含量通常≤15%)。
缺陷:缩二脲含量较高(需控制≤5%),高温过程可能损失部分氮素。
圆盘造粒:
颗粒质量:形状不规则,表面粗糙,抗压强度较低。
养分分布:均匀性较差,适合低浓度配方(依赖粘性物料辅助成球)。
优势:配方灵活,可添加多种功能性成分。
4. 生产效率与成本
高塔造粒:
产能:高(日产数百吨),适合大规模生产。
成本:设备投资高(千万级),能耗大(需熔融和冷却系统),但人工成本低。
适用性:适用于高氮复合肥、尿素颗粒等大规模生产场景。
圆盘造粒:
产能:低(日产约百吨),适合中小型规模。
成本:设备投资低(数十万级),能耗小,但人工成本高(需频繁调整工艺参数)。
适用性:适用于低浓度复合肥、有机肥等小规模灵活生产。
5. 适用范围
高塔造粒:
最佳场景:生产高氮型复合肥(如尿素基复合肥)、需要快速水溶的追肥。
限制:氮含量不宜过低,磷含量需控制;缩二脲问题需通过工艺优化解决。
圆盘造粒:
最佳场景:中小规模复合肥生产、含粘性物料的配方(如磷酸一铵为主)。
限制:产能低,不适合高氮配方;颗粒均匀性和抗压强度较弱。